第9章 暗流涌动

随笔道人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下书阁 www.xiashuge.com,最快更新南明义军最新章节!

    苏州城十里坊,一处装饰豪奢之处,桌上美味佳肴琳琅满目,知府钟宽坐在主位,底下坐的都是苏州城内士绅豪族。

    师爷此时正举起酒杯对着众人道“诸位,今日府尊在此宴请大家,一方面是为了联络感情,另一方面嘛,大家也知道近来因为朝廷的一些律令,士民有所不安,城内也有少许不明事理之乱民祸乱苏州城之安宁,所以府尊大人决定今日宴请诸位,是告诉大家可以相信钟府尊,有什么事可以畅所欲言的。诸位士绅可都是苏州城之翘楚,苏州的安宁可都要靠大家来维护的啊,来来来,诸位满饮此杯”说完师爷一口闷下杯中之物。

    钟宽看到旁边众人纷纷喝下杯中酒,虽然气氛不算融洽,但还是开口道“本府昨日已收到朝廷邸报,太子太保洪承畴洪学士近期将抵达江宁,任总督军务,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,洪大人熟悉军务,在朝廷位高权重,我相信只要洪大人一至江宁,如今纷乱之势必一扫而空,还江南一个安定祥和的日子。”说完还对着身旁的张着问道“张兄你说是不是啊”

    张着,苏州城内之大族,祖上多有为官之人,人脉广泛,与陈家苏家并列为苏州城大族,张着两子一女,其女张舒儿才气容貌甚佳,是张着的心肝宝贝,如今年方二八,而为了张家小女附近十里八乡的媒婆都快把张家的门槛石踩平了,只是张着暂时还不太满意,所以还未嫁。

    只见张着微微一笑,说道“钟府尊说的有道理,只是江南纷乱终归是这剃发令引起的,这发饰千年以来未曾有变,朝廷突然一朝律令就要剃了这发,这难免会引发争议的,至于洪大人抵赴江宁,我想要是朝廷能改弦更张,江南之地不用一兵,不费一矢,自可安定”旁边陈家,苏家家主和其他人纷纷点头道“张兄言之有理”

    钟宽没想到抬出洪承畴也没吓到这群士绅只好宽慰道“诸贤绅之言,本府会承奏圣上的,来来来大家饮宴,饮宴......”

    傍晚,知府钟宽召见苏州守备薛刀,一面让其严密控制绿营,一方面让薛刀派人查探反贼孟浚的动向,虽然知道孟浚部下不多,不过既然可以击败八旗兵,想来此人必有过人之处。而薛刀明显对孟浚有些不屑一顾

    薛刀闻言拱手信心十足道“知府大人大可安心,孟浚此贼不过是偷袭罢了,数百民夫而已怎么可能威胁到苏州城防,苏州城防坚固,城中营兵一千五百余人,近来江南局势不稳,已经在城中征召民夫万人,苏州城固若金汤,就是十万大军围城也可坚持数月,更何况些许乡绅草民,至于那孟浚更是土寇而已,不值一提,绿营之中我已经遣心腹尽皆把控,一切妥妥当当的”

    薛刀说完还拍拍胸脯,对钟宽下军令状说什么苏州城要是有什么差池可以砍他的头云云的。钟宽心想要是苏州城真出了什么问题砍你的头也没用,但既然薛刀这么说了钟宽也只能点头说是了。

    而此时的南城内的一处宅子里,杨恩正在苦口婆心的劝他堂叔杨犒反正。杨犒虽然是一个小小把总但却是薛刀亲卫出来的算是薛刀的心腹,所以如今虽官职低微,但却把守着苏州南城城门的防御。杨恩虽然没有对孟浚说要劝他叔反正,但他想为抗清做出更大的贡献“叔,江南各地义军遍地,满清无恶不作,到处烧杀抢掠,如今更是有剃发易服之恶政,我看这清军在江南之日不会长久的”

    杨犒听到杨恩的话反驳道:“胡说八道,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,八旗在辽东多少年了,大明平定了吗?如今那吴三桂洪承畴那么大的大官都降了,钱谦益这些德高望重的也降了,多少文臣武将都降了,他们能没有你聪明吗?更何况这造反是杀头的事,你怎么能劝你叔去做这么危险的事。”

    杨犒摆摆手对杨恩道“你既然从那孟浚处到了我这,你就安心待在家中不要出门了,那些事与你无关,你一介书生,应该做的是读圣贤书,而不是去做谋反这种遗祸九族之事”

    杨恩听到这话激动的说道“圣贤书?我就是读了圣贤书才反清的,圣人有说让我等剃发吗?圣人说的是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圣人说的是披发左衽蛮夷也,孟将军顶天立地,雄才大略,如今举义旗,一战而破八旗,从者无数,这我难道不去跟随吗”杨犒听到这话被反问的一时之间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而此时在门口的杨氏,杨犒之妻推门而进对着杨犒骂道“你自己懦弱,还有脸骂自己的侄儿,你侄儿胸中有大义,彰显英雄气概,当初众人皆降,我没劝你辞官已是我这妇人短视罢了,鞑虏到处屠城,劫掠,更是逼迫所有人留那蛮夷之辫,如今有英雄举义,汝当为其牵马执鞭,方能赎你失节之过。”

    杨犒听完这话喃喃道:“薛守备乃我恩主,待我甚厚,不忍叛矣。”

    杨氏怒骂道“此小义也,大义不识,愚不可及”杨恩和杨氏的接连劝说下,杨犒只是暂时同意告诉杨恩苏州城防情况和城门换防时间,至于真的要反正做那杀头的买卖杨犒那是死活不同意。

    杨犒告诉杨恩绿营内部还算好,只是众营兵对剃发一事都有些许不满,不过在薛刀的厚赏下,暂时还算安定,不过征召的民夫早就怨声载道了,只是民夫没有兵械,而且还在绿营的监视之下无可奈何罢了。

    不过杨犒在最后临走时还告诉了杨恩一个事:“我隐隐约约觉得有人在串连民夫,而且那次我还看见了一个熟人,那个人就是城中大族张家二儿子的伴读,不知道张家想做什么”

    杨恩正在书桌记载着杨犒给的情报,写了许久,写完后杨恩卷成一圈塞在笔筒中,准备明日先交给亲卫高易,杨恩做好一切后在思考张家是想做什么,难道张家也想举义?还是说只是杨犒的错觉,杨恩决定明天去张家试探一番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