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我成了鳏夫

江别离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下书阁 www.xiashuge.com,最快更新荒年,官府强制发俩老婆最新章节!

    “死了没?”

    一名少年用手指扒拉男子的眼皮。

    另一个女孩子用一根狗尾巴草,放在男子的鼻孔。

    “哎吆!俺的娘来,哥……爹好像还有气!”

    少年飞快跑到门口左右张望,又三两步迈进土屋,眉头一拧,对个子最高的少年,耳语一番:“大哥,不如让爹睡得踏实些……你说呢?”

    说话的声音不大,几个孩子目光复杂。

    有雀跃、害怕、畅快……看向床头破烂不堪芦花做成枕头,不知怎的,正好半遮掩在男子的嘴巴上……

    迷迷糊糊间,陈闲做了一个梦,在梦里急得不行,尿急,到处找厕所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找到一片野地,正准备畅快淋漓,突然不知道从那个地方钻出来几个毛孩子,一脸姨母笑,“哈哈哈,大爷,抬头,上面有摄像头!”

    一个激灵,陈闲猛然从床上起身!

    “混账!”

    一嗓子将几个孩子给吓懵了。

    “爹?”

    陈闲茫然从床上爬起来。

    入目所至,茅草屋、破败的床榻,草席破破烂烂,都包浆了……

    几个孩子肤色黝黑,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个完整的,打着花花绿绿的大补丁,上面套着小补丁。

    头发油腻腻的,一缕黏着一缕。

    且眼神复杂盯着自己。

    陈闲捂住脑袋总算接收了全部信息。

    陈闲,男,三十五岁,两儿两女,大儿子已经成家。

    目前是青霞村一个村民,种田为生,平日里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瞎逛,躺在床上睡大觉,买最便宜的酒水,喝懵之后就是打骂孩子。

    好在前些年还有媳妇的时候,能稍微约束一下他。

    这不,前几年赵氏急病,突然就死了。

    再也没有人能管得了他。

    地里的活,全部扔给老大和老二。

    做饭交给老大媳妇。

    洗衣交给两小闺女。

    陈闲看向俩姑娘,大一点的姑娘八九岁大,小一点的七八岁。

    有些头疼。

    正在胡乱揉搓着衣服。

    “爹,你没事吧?”

    个头稍矮的一名少年带着疑惑看向陈闲。

    古怪的语气。

    陈闲没言语,点头,宿醉之后头疼,晃晃悠悠,走到茅房。

    上了茅坑,很是熟练解开裤绳,结束完毕,下意识在兜里摸纸,看到旁边放着的竹片、咬牙、闭眼,霎时间,泪眼婆娑。

    不是吧?

    站起身,看到角落堆满了干净的竹片,洗得褪色,忽然脸色大变。

    天啊,循环使用?

    失魂落魄回到土屋。

    “爹。”

    “爹?”

    “爹!”

    “爹……”

    四种不同的声音从孩子口中说出来。

    陈闲晃晃悠悠躺在床上,无语凝噎,翻了身,背对四人。

    别叫我爹。

    原身的大儿子陈大柱十八岁,比前世的自己小不了几岁,这一声声爹,喊得心力交瘁。

    想咆哮,我他娘的还是个孩子啊,二十出头,大学还没毕业呢,天知道一觉醒来,成了鳏夫,四个孩子。

    陈闲心里苦啊,他连女人是什么滋味都没尝过啊,喜当爹,我不配。

    陈闲用枕头挡着脸,在看不见的角落里,用手背擦了擦眼眶。

    “哥,爹怎么哭了?”

    老二陈二柱,眼神晦涩,忧心忡忡,“不知道,也许是爹又活过来,太高兴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闲大爷在不在家?”

    有年轻人的声音从外面传过来。

    陈大柱答应一声。

    “来了。”

    来人是里正的侄子,负责给村里传递消息,跑跑腿。

    刚才那声大爷就是那孩子喊的。

    陈闲从床上坐起来,一声大爷喊得头脑发昏。

    好心塞,谢邀,人在古代,穿成了大爷。

    古代人的寿命短,五六十岁要嘎嘣,三十五岁基本上算是迈进中年。

    苏轼在诗词中写道,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,当时,东坡居士写这首词时仅三十八岁,已经自称老夫,自己三十五岁,称大爷也算合适。

    陈大牛说明来意,“闲叔,县里送亲队快到了,里正要所有成年未婚男子到村口集合。”

    送亲队?

    陈闲想起来了。

    战争导致乾朝缺少劳动力,为了刺激人口增长,朝廷规定凡是年满十八岁男子和年满十八岁女子,必须成亲。

    否则就要收取两成人丁税。

    但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?

    自己一个鳏夫,不在此列。

    少年笑着解释,“听我爹说,今年的政策又变了,凡是丧妻未满四十岁的男子,都必须要再娶一个妻子,当然未满三十五岁的寡妇也可以再嫁。”

    四个孩子,尤其是老二陈二柱,忧心忡忡,爹又要成亲了?也不知道真要是有了继母,是好事坏事?

    陈闲摆摆手,“你看看我家里,这几个孩子,养活自己都费劲,哪有本事娶亲,我就不去了,你们先去看热闹吧。我想一个人静静。”

    媳妇可以有,但不是现在,刚穿越过来,什么情况都不了解,家里再增加人口,也不是强行增加生存难度吗?

    就像一个刚毕业还在实习的学生,月薪两千八,每天笑哈哈,火速结婚生子,养活自己都费劲,如何养活孩子。

    时候不到。

    说完,想倒头就睡,思考怎么吃饭的问题,才是首先问题。

    家里好像没有粟米下锅了,仅剩的一点铜板,也被原身嚯嚯完喝酒了。

    造孽。

    少年尴尬解释,“闲叔,凡是拒绝娶妻,这次官府规定,每户人口税多加一成。”

    陈闲豁然起身,“为了乾朝人口数量平稳有序增长,是每一个青霞村人的责任与义务,我辈义不容辞。”

    哎,都是穷闹的,昏聩的朝堂,听人说,最近十多年朝堂一直与草原人鞑子打仗,死伤无数兵丁。

    缺少兵,自然需要刺激人口增长。

    所谓古代百姓,就是乱世的炮灰。

    当然,在盛世,又是黑心商贾和权贵奴役的牛马。

    几人走走停停,不多时候,到了大榕树下。

    送亲队的姑娘,基本上都是村里嫁不出去的姑娘。

    对长相不用抱太多期待。

    会六馍、打稀饭、下雨知道站在房檐下避避雨,当然要是有一身使不完的劲,能干体力活,当男人用,则更好了。

    就是优质媳妇。

    “看,懒汉酒鬼也出来了,他来凑什么热闹?”

    “这也都不知道,官府的政策又变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怜陈家的孩子,个顶个的好,陈闲要真是娶一个媳妇,要是个奸的,几个孩子可真没好日子过喽。”

    “管他干嘛,一个二流子,整天打骂孩子,不知道哪一天喝傻了,被阎王收走,活该!”

    陈闲:“……”

    别骂了,别骂了。

    已经汗流浃背了。

    大榕树下,正值五月,天气开始炎热起来,几名衙役手里拿着蒲扇,一屁股坐在石头上,扇着风。

    十几名姑娘背着行李站成一排,低着头,神情紧张,局促不安。

    衙役有些不耐烦,吩咐一声:“陈里正,快点安排,我还得回去复命。”

    陈青山笑着点头,沉声道:“凡是十八岁以上,三十以下,站左边,三十岁以上,四十岁以下,站右边。”

    “让年轻人先选媳妇,有没有问题?”

    人群中几名少年人跃跃欲试。

    “里正英明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,这个好,腚大腰粗,一定能干活,俺要这个。”

    村溜子张大光用贼兮的眼光来回打量队伍女人。